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2月13日讯近日,由中国报关协会、北京睿库贸易安全及便利化研究中心组织完成的“年中国十大海运集装箱口岸营商环境测评”,在中国关务发展大会暨太湖关务节上公布测评结果,青岛口岸综合得分位居第二名。
北京睿库负责人江小平表示,在国际贸易及其供应链受疫情严重冲击的形势下,口岸监管服务部门勇于担当作为,持续推行便利化举措,及时解决企业通关和复工复产中的实际困难,为常态化疫情下保持良好的口岸营商环境作出了积极贡献,成绩有目共睹、来之不易。
随着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建设的持续深化,跨境贸易便利化的内涵更加丰富,通关服务的外延更加广泛,在国际经济形势严峻复杂的情况下,优化口岸营商环境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今年来,按照*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市委、市*府工作要求,海关、口岸、发改、交通、商务、市场监管和港口等单位,聚焦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和提升企业获得感、满意度,创新改革,精准施策,深入开展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建设,坚决落实“六稳”“六保”要求,切实发挥口岸在稳外贸稳外资中的关键性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青岛关区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持续下降为41.83小时和2.41小时,较年基准值压缩56.68%和88.79%;至11月底,山东港口青岛港集装箱吞吐量万标准箱,同比增长4%。
建立健全机制,形成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强大合力
口岸职能涉及多行业、多部门、多领域,事关中央与地方、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机制性建设历来是口岸工作的重点。口岸工作事关开放大局,市*府成立了由市领导挂帅,口岸、海关、交通、商务、市场监管和港口企业等部门参与,各区、市协助的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专班工作体系,定期组织集中攻坚,业务骨干集中办公,各部门间协同攻坚能力明显增强。年,针对常态化疫情下的外贸形势,市*府办公厅(口岸办)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会同各有关部门先后开展了“查收费、查时限、查流程”专项整治和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大干60天攻坚行动,在服务企业方面摸实情、出实招,出台了“双17”攻关举措,不断推动优化口岸营商环境走深走实。成立了由高校、海关、港口和物流企业专家组成的口岸营商环境专家咨询委员会,发挥专家智囊团作用,着力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建设的科学性和创新性。委托北京外经贸大学对青岛口岸营商环境开展评估,客观评价我市口岸营商环境情况,查找存在的难点、堵点、痛点,并提出合理化工作建议。口岸、海关、商务部门与各区、市密切协同,组织余家口岸企业参加了6场便利化*策解读会,鼓励企业适用“提前申报”“两步申报”等通关模式,广大企业对便利化*策的认知度明显提升。
在通关便利化建设上,更加注重物流信息互通共享,通过高科技手段的运用,提升便利化效能。充分发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大数据平台优势,协调省电子口岸研发运行了进口集装箱拼箱线上换单功能,率先在全国实现进口集装箱分拨提货单电子化流转,业务办理由至少跑三次变成最多跑一次,整体通关时效提升80%。开发运行了企业自主更新收费公示系统,实施口岸服务收费动态管理。青岛港“云港通”单证电子化平台,与24家船代、26家场站实现实时接口对接,打通了青岛港进口集装箱“港至门”的物流链条。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持续拓展,小微出口企业在线投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实现%全覆盖,“单一窗口”出口退税功能更新试点顺利启动,完成与国家税务总局“金税三期”系统对接。
做好“四篇文章”,青岛海关持续推进通关便利化改革
青岛海关聚焦“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着力做好制度创新、流程再造、提质增效、减税降费“四篇文章”,全力推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
助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做好“制度创新”文章。主动对接发展需求,深化制度创新,放大集成效应。一是创新自贸试验区监管制度。推出12项监管创新纳入山东自贸试验区首批“最佳实践案例”,占总数33%。全国首创保税原油混兑调和监管模式,开展业务超百万吨,助力打造国际原油保税现货交易中心、贸易分拨中心。在全国率先开展保税混矿“边卸边混”模式改革,混矿准备时长由6天压缩至1天。今年前10个月,青岛关区完成保税混矿万吨,占全国混矿总量的37.9%,居全国海关第一位,助力打造东北亚大宗商品集散基地,为全国接卸港转型升级物流港、贸易港提供“青岛方案”。二是支持上合示范区发展。首创“中国-上合组织国家贸易指数”,推动开通首班“上合快线”国际班列,牵头家机构成立青岛检验检测认证协会,探索建立“上合标准”,推进“检测前置、结果互认、一路畅行”。三是助推中日韩开放合作。推动打造中日韩“海上高速公路”,探索中欧班列日韩陆海快线集结中心等创新举措,持续推进中韩检验检测结果互认,今年以来72批输韩食品农产品通过中韩检验合作机制抵韩后直接通关放行。
深入推进“海关改革”,做好“流程再造”文章。全面落实海关总署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部署,在全国率先开展试点工作。一是积极推广“两步申报”、提前申报通关模式,提前完成海关总署申报制度改革任务,“两步申报”较常规申报模式通关时间缩短70%,今年前10个月进出口提前申报率同比分别提升7%、20%。二是全面推行“两段准入”,运用信息化手段在全国率先完成“两段准入”闭环运行,实现口岸自动放行、集装箱快速转场,有效提升通关效率。三是着力打造“智慧监管2.0”,在全国率先开展智慧监管试点,创新实现“先期机检+智能审图”标准化智能查验流程,货物提离时间缩短35%。实施进口船边直提、出口运抵直装,实现顺势监管。
优化升级监管作业模式,做好“提质增效”文章。着力破解“有效监管”与“高效服务”难题,推动信息流、物流再提速。一是提升无纸化水平。全面实现电子支付税单自主打印、原产地证书网上申报和网上调查,原产地证书审签时长由原来半个工作日缩短至1小时以内,超过2成的原产地证书实现系统自动智能化“秒审”。二是深化信息交互。启动查验通知信息推送及调箱信息反馈作业试点,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向港务部门实时推送查验调箱指令,并将查验货物入场信息推送至查验作业系统,提升整体查验效率。三是创新“陆海联动、海铁直运”模式,内陆港与码头数据互通、作业联动,实现铁路运输与海运口岸船舶作业的无缝对接,真正将青岛出海口搬到了企业家门口。四是对进口铁矿、原油等大宗商品实施“先放后检”,实验室检测与货物放行“并联”操作,矿产品验放效率提升70%以上,原油罐容周转效率提升35%以上。今年前10个月,青岛关区进口铁矿砂、大豆分别增长25%、10%。
紧盯社会关切,做好“减税降费”文章。坚持缓、减、免、退税“四管齐下”,在新冠疫情严峻形势下,为市场主体解忧纾困。一是为受疫情影响缴纳税款确有困难的企业办理缓税手续,缓税税款超过4亿元;为21家企业减免滞纳金万元。二是针对航空产业实施保证金减免,青岛航空公司进口发动机节约资金万元。三是积极推广关税保证保险、企业增信担保、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担保、汇总征税、自报自缴等税收征管改革,今年前10个月,接受家企业提交的关税保证保险,担保金额达.8亿元,对家企业实施汇总征税亿元。
龙头企业引领,山东港口青岛港积极服务稳外资稳外贸战略
面对新冠疫情导致的外贸外资严峻形势,山东港口青岛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稳外资稳外贸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山东港口部署要求,在抓好疫情防控基础上,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出台系列优惠*策和保障措施,充为服务国家“稳外资”“稳外贸”做出积极贡献。
坚持大局至上,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先行官”作用。会同海关、海事、铁路等口岸查验运输部门和单位,共同建立疫情物资运输联动机制,全力打造疫情防控应急物资“绿色通道”。不讲条件、不计成本、不惜代价,对防疫物资船舶优先直靠、优先卸船、优先装车,实现船舶靠离、货物装卸、单证办理“三个零待时”。在做好自身疫情防控的同时,青岛港抓生产、强服务、提效率,向全球主动推出集装箱班轮“四项承诺、八项保障”量化服务标准,其中,“四项承诺”包括了公平快捷的靠离泊服务承诺,船期保障率90%;安全高效的效率服务承诺,TEU以上船舶效率达到自然箱/小时;实时稳定的信息服务承诺,信息服务24小时无间断;精准高效的中转服务承诺,中转箱对接率%。“八项保障”既包括精品航线服务保障“精品航线直靠率(到港6小时内)90%以上,班期准班率90%以上,中转船舶优先靠泊”,船舶效率服务保障“推进服务流程优化,固化船舶绩效指标。TEU以上船舶泊位效率自然箱/小时(作业量≥自然箱),泊位效率达标率90%以上”等效率内容,也涵盖专项团队服务保障“设立服务专员,与各大船公司设立效率服务专班、精品航线服务专班,形成联动解决机制,协同提升操作绩效”,手续便捷服务保障“提供港航信息互联互通平台,实现业务线上化、电子化办理;全天候提供实时电子申报,实时电子放行,24小时应急通道保障”等贴心便利化服务等内容,实打实、硬碰硬,赢得了广大船公司、客户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打通“大动脉”,畅通“国际国内双循环”。港口是连通陆海的枢纽、经济运行的命脉。山东港口青岛港下大力气坚持海向增航线,扩舱容,拓中转,开通“山东港口青岛港-扎鲁比诺港-珲春”内贸货物跨境运输航线、海陆马士基亚洲孟加拉直达航线、海丰国际控股冷链生活资料东南亚-青岛快航等新航线共20条,其中外贸航线14条;陆向开班列、建陆港、拓货源,相继开通济南新陆港、泰安新陆港两个港站,新增兖州北、董家镇、武威南等6条海铁联运线路,总数达到54条。在生产组织方面,联手青岛海事局、市海洋发展局、港航工农感觉、引航站等单位推动青岛口岸通航环境联合整治,解决渔船碍航,并加大攻关力度,破解“雾航”难题,使抵港集装箱班轮锚地因雾待泊最长时间缩短至24小时以内,创历史新低,班轮准班率和通航效率得到持续提高;创新集装箱船舶“套泊热接”,单船靠泊时间较常规可以缩短1小时以上,进一步缩减船舶到港靠泊时间,提高集装箱船舶口岸通航效率;主动应对疫情形势下核酸检测需要,创新国际航行散货船舶“无上杆零接触”作业模式,即靠泊后经作业公司申请,海关、集团生产调度指挥中心双重审批后,采用人员不登轮仅机械装卸的方式,在核酸检测出结果前先行开工作业,每条散货船舶可节约12-15小时,既保证了船舶靠泊后在港安全,又进一步提高效率。
今年以来,青岛港创出2M联盟欧洲线船时效率.7自然箱/小时、泊位效率.9自然箱/小时,自动化码头桥吊单机作业效率44.6自然箱/小时等多项纪录;在赫伯罗特、长荣海运等产公司靠泊的全球港口中,青岛港综合绩效持续排名第一。
强化服务意识,不断提升港口服务水平
青岛港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客户的困难就是我们港口的困难,客户的难点、痛点、堵点在哪里,我们的服务就要跟到哪里”的服务理念,围绕客户需求,发挥港口码头、物流、金融等资源优势,为客户提供多层次、立体化的服务。疫情期间,大力推广线上化服务,推广“零见面”线上服务,打通集装箱、散杂货业务数据烟囱,实现14项海铁数据交换。云港通平台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客户网付比例由10%提升到80%以上,进口集装箱提箱受理线上化比例达到90%,为港口疫情防控和营商环境改善发挥重要作用。在全国港口冻柜接卸插头纷纷告急之时,主动联系船公司,发挥冷藏集装箱插头充足和堆场空间优势,利用商务*策和操作服务双重保障,解决船公司22万TEU冷箱、空箱的接卸难题。在得知渤海油脂到港的大豆没有工人接卸时,立即抽调24名装卸工分三班24小时帮助客户进行豆粕加工灌包作业,全力帮助客户复工复产。面对疫情期间广大客户原材料堆存和物流梗阻的难题,青岛港提前启用中石化董家口商储库,全力支持山东地炼企业开工复产,截至10月15日,液体散货吞吐量跨越1亿吨,原油管输量突破万吨,有效助力腹地地炼企业复工达产。针对疫情期间汽车司机复工率低,现有车源难以为客户保障矿石原材料供应的情况,青岛港协调济南铁路局与北京铁路局,打造了“铁路+公路”干散货物流新通道。
发扬攻坚精神,强化市场监管助推口岸营商环境优化
为服务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工作,加速进出口企业复工复产,市市场监管局打出“组合拳”,顶格推进口岸收费专项整治工作,力促口岸降费红利真正传导至进出口企业。
关口前移,定向宣传。编发《致全市口岸经营服务单位及有关行业协会的提醒信》,通过扫楼宣讲、企业座谈、提醒告诫、定向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