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上,自私的孩子太多。
有为了一盘番茄炒蛋,凌晨四点吵醒父母,为他录制做菜视频的留学生;有为了一个苹果手机,冲父亲大喊,“为什么别人什么都有,我什么都没有,我不要你这样的爸爸!”的女孩;有以留学为名,骗走父亲万去挥霍的18岁女儿;有反对母亲生二胎,逼迫母亲流产的中学生;有因为母亲实在拿不出钱,他竟在机场捅了前来接机的母亲9刀的留学生;还有因炒股票和欠债,逼家里卖楼换钱不成,便杀害父母的男子……中国父母的悲哀就是,你越无私,孩子越自私。你奉献的越多,孩子越不懂感恩,越不知道父母的辛苦和不容易。相反,还惯出不少坏毛病,懒惰、虚荣、不上进……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是问题父母。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是父母。没有天生自私的孩子,如果有,一定是父母用错了方法。那么,孩子究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自私行为呢?1.自我意识的成长其实,孩子出现这种自私行为是正常的,因为随着孩子从两岁开始萌发自我意识,他出现这样了“私有意识”,并希望自己拥有的越多越好,而并不希望把自己的掏出去,这都是源于自我意识的成长。之后随着年纪的增大,孩子开始渴望拥有友情、渴望被别人接受,就会出现分享、宽容的心态,这都是逐渐发展过来的。而在这一漫长的发展中,家长的正确引导是促进其朝着正确方向迈进的重要因素。2.父母行为的影响不可否认的是,孩子的性格有时真的和基因有关。比如我家邻居爸爸是个性格很好的人,遇事很热情,总喜欢帮助别人,他家儿子就很懂得分享,相比而言,我儿子就抠门很多。这就是父母行为潜移默化的影响。有些父母很小气抠门,邻居来借东西总以各种借口推脱,无疑中也会助长孩子的自私行为。3.家庭教育上的缺失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家长把一些孩子惯成了小霸王,家里好吃的先紧着孩子,父母一年到头不买件衣服,给孩子买的衣服却穿也穿不完。正是深受“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思想,很多父母咬紧牙关宠着孩子,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正导致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反正只想自己,不想别人。3种方法帮助孩子摆脱“自私”1)不要无条件满足孩子的需求我们在去超市购物之前,要和孩子商量好,当然让孩子参与购物预算会更好。比如,通常只允许孩子买一个他想买的玩具或零食。2)取消孩子在家中的“特殊”地位在日常家庭生活中,尽量不要给孩子特殊待遇,合理满足孩子的需求,让孩子知道自己在家庭中与其他成员是平等的,消除其“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3)让孩子懂得“社会交换”
欲望是滋生自私的温床,心中有无止境的欲望,自私便很容易产生。其实说到底,我们做什么事情,不是为了让自己高兴呢?就算是助人,也是助人“为乐”,并不是真的完全无私奉献的。如果助人很痛苦,还去不停地助人,我们会说这人心理不健康。那么,要让孩子不自私,其实就是要让孩子把自己的欲望与周围的环境平衡起来。最好的方法就是:对孩子教育时,家长切莫把孩子置于只享受不履行义务的特殊地位,这样就会让孩子滋生不劳而获的心理。要让孩子懂得欲望的满足和履行相关的义务是对应的,让孩子多从别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多替别人着想,孩子慢慢就不自私了。一个好的习惯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培养出来的,同样的,一个不自私懂得分享愿意分享的孩子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够教育出来的。更需要家长耐心的去引导,去表扬。为人父母需要知道教育孩子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同样的也是一个提升自我审视自我的过程。一颗草莓背后折射出来的是孩子的自私行为,更多的是家长的教育问题。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