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阁,位于珲春市防川景区中、俄、朝三国交界处,珲春,在金语是“边远之城”之意,这座立于边境的堡垒式建筑,共12层64.8米,仰视苍穹,巍峨矗立,寓意中华边关龙盘虎踞不可摧也。登上顶层,眼帘尽收“一眼望三国”的景色,然出海口原属中华,早已失之而不可得,故游人登而多“望海兴叹”!其实何止一个出海口?在屈辱年代签订的《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失去的是大片国土,心中的隐痛真是不可名状!风拂于面,一江蜿蜒,眺望粼粼碧波,令人凭栏感慨。
龙虎阁新华社记者林宏摄下龙虎阁,一层内有珲春的历史沿革展览,其中一大幅两个条约失地范围图,仰观许久,心中仍是不可名状!还有一尊石刻,是清末儒将吴大澂的篆书“龙虎”大字,凛然之气拂面而来。这幅字是他在图们写下的。光绪六年(),受命协助吉林将*铭安督办宁古塔、珲春等东陲边务整顿八旗,建立靖边*人。创建图们江、松花江水师营,修筑东、西炮台,购置克虏炮20尊、格林炮4尊,以防御沙俄入侵。首创生产枪械的吉林机器局,屯储来复枪、毛瑟枪等共八千支。并移民垦荒,修筑宁古塔至吉林省城达六百公里大道及北、东线道路,建桥百余座及多处驿站,目的都是为增强边疆防务。光绪十一年至十二年(—),以三品卿衔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会办北洋事宜大臣身份,与沙俄勘界谈判,据理力争,重签两个条约,补添界碑,争回黑顶子领土和图们江航海权。他还于珲春长岭子中俄边界建铜柱,自篆句铭曰:“疆域有表国有维,此柱可立不可移”,真是*钟大吕、振聋发聩,豪迈之情令人振奋!可惜,这洋溢着爱国情怀的珍贵铜柱早已被沙俄窃走,一腔激烈竟不可再见于天地之间。“龙虎”二字是他与沙俄谈判前所书。而且在谈判期间,他写下多幅“龙虎”二字,可见在抒发激荡于胸中的磅礴之气。据说在今珲春市区也有龙虎石刻、五角碑亭、他的石像、纪念馆等,是珲春人民为纪念吴大澂而建,可惜行旅匆匆,不能前去瞻仰,是为遗憾。吴大澂对图们是很有感情的,正史所载只是大概,地方志载他曾五至珲春。他写过一首勘界纪事诗赠友人,后四句为:“旧事思量纪龙节,新图商榷定鸿沟。国恩未报归程远,敢把闲情寄白鸥。”字里行间可见抒发爱国之情的流露。
吴大澂的爱国精神是贯穿其一生的,光绪九年()曾奉诏赴朝鲜处理甲申*变,坚决抵制日本侵略朝鲜和觊觎中国的图谋。光绪十三年(),任广东巡抚,奋力抵制葡萄牙强占澳门香山七村的侵略行径。后甲午战起,他在湖南巡抚任上,请缨“奏请统帅湘*”与日寇作战,次年初率新老湘*二十营出关,反攻海城,但因他的职衔是“帮办*务”,无法指挥其他部队,麾下湘*将领多“诓怯不前”“相率而退”,再加上他过于轻敌,“湘*力战而败”,他愤欲自裁,被部下格阻。随即被朝廷以“徒托空言,疏于调度”,先革职留任,三年后又革职永不叙用。“永不叙用”的上谕说吴大澂“居心狡诈,言大而夸,遇事粉饰,声名恶劣”,这完全是一派胡言。读至此,真是不由得为吴大澂倾一腔不平之气。
《清史稿》本传对吴大澂的一生功绩基本如实书写,品行“尤以勤廉著”,但在传后却也说他“而好言兵,才气自喜”,不免前后矛盾。吴大澂其实是得罪了西太后,“时诏修颐和园,大澂复言时事艰难,请停止工作,疏入,留中”。后来又为醇亲王疏请“称号礼节”,惹得西太后震怒,“几得严谴”。更深层的原因是他与维新派翁同龢、张之洞等一干人交往密切,恐怕早已引起西太后注意。所以他被革职后,闻《马关条约》签,义愤填膺,去电姻亲张之洞,愿变卖古董书画以充赔款,张回复“窃谓公此时不可再作新奇文章,总以定静为宜”,这是警告他不可再引起西太后注意惹祸上身。
吴大澂岂是“言大而夸”?《清史稿》称赞吴大澂“治河有名”,确非虚誉。他不仅是儒将,还是治河名臣。同治七年()中进士,授编修。外放为陕甘学*。曾办理赈灾事务,受到保荐。他对治理*河有过贡献,形成“固滩保堤”的治河方略。他提倡用新法测量*河,完成《御览三省*河全图》并以署理河南山东河道总督之职,主持日夜赶堵决口,终致合龙。并首创用水泥加固砌筑砖石坝。他博学多才,举凡金石、书画,尤擅篆书,蔚然成家。据说他洋枪枪法极准,并著有《枪法准绳》,如“练枪之法有四:要眼明、手稳、心细、气平,兼此四者,方有进益”,以现代射击眼光来看也是很正确的。说他“好言兵”者,看来未读过他的这部*事操典著作吧?吴大澂是清官,《清史稿》本传说“罢官后,贫甚,售书画、古铜器自给”,晚景颇凄凉,68岁逝于故里苏州。吴大澂的图们勘界,与清流派邓承修、李秉衡勘定广西边界、曾纪泽在中俄谈判中争回国土划界权益,皆是清末值得称颂的功绩,历史自当铭记而不湮。
登龙虎阁时,披襟四望,云叠如垒,秋风吹骨,想起清末*遵宪至香港写下的诗句:“登楼四望皆吾土,不见*龙上大旗”,凝眸江上一条船缓缓划开碧波,云光相映之下,是那么宁静和谐,思绪联翩,怆然不能自持!即口占小诗以抒心绪:
眺望苍茫出海口,天低风荡此登楼。
名将留镌龙虎字,波光云影见渔舟。
(原标题:龙虎阁与吴大澂)
来源:北京日报作者:朱小平
流程编辑: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