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专家 http://m.39.net/baidianfeng/qwzj/这篇文章本来的标题可以起做《复述》,但是考虑到很多人经常抱怨我的标题太短太平,那么今天给一个足够长的。我经常批评现在的书评不是书评,而是内容摘要;批评现在的影评不是影评,而是剧情介绍。批评是容易的,但是这么做不够成熟,也不够儒雅随和。所以今天我打算建设一下,同时也回答一下我曾经被问过无数次的问题:为什么你每次都可以在不剧透的情况下推荐一部电影或者一本书?而且还写得那么好?平心而论,那些做内容摘要和剧情介绍的人并不是全无技术含量。一方面的确有那么多人需要,有需求就有供给,有供给就有竞争。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能够让你我看到,说明的确是有两把刷子,这个是必须要承认的。平胸而论,他们做的事情是复述,其实复述是一项基本学习技能来的。如果你要评价一本书,评价一部电影,复述一遍内容是基础要求。大多数人其实做不到,要不然就是无法完整复述,要么就是一开始复述人就全散了。你在朋友的聚会上应该领略过,有些人一开口大家鸦雀无声,有些人一开口大家做鸟兽散,可见酒桌上都是些鸟人。复述就是剧透,对吧?而且是严重剧透。很多人连剧透都透不好,这就说明剧透也是一种能力,而且这种能力不是人人都有。要注意,最好不要像我这样把“透”字当做动词直接用,有些时候会有麻烦。为什么透不好?就是没有足够多的复述训练。我们在幼儿园时代,就已经开始进行复述训练。老师或者家长在讲完一个故事之后,请小朋友起身复述一遍。然后许多小朋友觉得压力很大,认为这是在抽考记忆力,或者是测试公众演讲心理压力,就不那么爱开口。而有些小朋友(比如说我)就很喜欢复述故事,不单复述幼儿园画册上的故事,还要从家里带故事来,复述给小朋友们听,享受一群人围在自己周围津津有味聆听的感觉。很小的事情,幼儿园日常训练中并不起眼的一项。但是通过复述,大量重复地复述,其实是个很快的学习过程。大概能够从中学到两样东西:1、结构或者说范式;2、节奏。简单说就是通过复述,等于是在研究不同的故事。那么一个人很快就会发现,故事虽然有无穷多个,但是结构类型,或者说是故事的范式,来来去去就那么几个。比如说《葫芦娃》,看到金刚葫芦娃老二打上山的时候,再愚钝的人也会猜到,后续的故事是一个娃接一个娃打上山去,而且必然都失败。只有最后那一下,终于扭转乾坤,但凭借着丰富的听故事经验,估计那时候老头得死,否则葫芦娃无法爆发---这就是范式,七个葫芦,那么就有七段故事;有个老头,老头就得牺牲去点燃小宇宙。复述再多一点,那么迟早也会发现这种一娃接一娃的故事结构其实很呆板,让人不禁想快进。在真实的生活中的确快进了,不是一娃接一娃,而是蛇精和蝎子精击退几波娃的进攻之后,直接把老爷爷抄家,把剩下的葫芦全部掳走,拿去炼化。这样一来,故事的节奏都陡然加快,压力直线上升,这就是节奏变化带来的好处。通过复述,人就可以掌握正确的故事节奏,这样听的人才不会一哄而散,而是被定在那里。学会了结构和节奏,也就学会了复述。结构让人把握故事的主线,节奏让人把握住讲述的方法。做到前一项,这人叫无趣。做到后一项,这人叫啰嗦。两样都做不到,那就是前面提到的某位你认识的朋友。换个角度来说,掌握节奏要比掌握结构强一点,只有节奏而无结构,大家还是能忍。学会复述才能进行拆解,知道一本书、一部电影究竟是哪一部分在真的起作用,或者是哪些部分同时在起作用,以及如何起的作用。这部分作为技巧,因为你对此非常熟悉,就可以很容易地拆下来,放在一边,去观察剩下来的部分。这部分往往才是导演、编剧、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他们一定要借用某种形式、某种结构、某种节奏把观众和读者骗进来,看到底。他们也一定在诈骗手段之下,埋藏了真正的私货,那是他们真正想要给出的东西。《金瓶梅》真的是感官文学吗?《乱世佳人》真的是爱情故事吗?如果你没有复述能力,那么你都无法总结它们在讲什么。如果你只有复述能力,那么你所提供的复述不会超过表面上提供的那些东西,《金瓶梅》讲西门大官人的那点脏事儿,《乱世佳人》讲一个作女如何被命运惩罚。但是,如果你有复述能力,并且利用这种能力不断进行拆解,找出作品后面作者的真正用意,那么这就是你个人对作品的理解。你给与其他人的并不是复述,而是你的个人理解。为什么别人要看你的个人理解?因为个人理解提供了两重不同的功效:1、你说出了别人心里有但说不出来的东西,也就是所谓共鸣。你不需要剧透,不需要复述,你讲述的是你个人的理解,但是你并非只是一个人。这世间如果因为一本书、一部电影在你身上产生了一种感悟,一种情感,那么一定存在好几十万乃至上百万人和你有相同的感悟或者情感。但他们连复述都做不到,更不用说表达出这种理解。所以,你帮人挠痒帮人打喷嚏是有价值的。共鸣让人感到快乐,能驱除孤独,什么鲸鱼的鸣叫多少赫兹的事情我就不说了,就那个意思;2、你说出了别人心里没有的东西,也就是所谓启发。面对同一部作品,每个人的观察角度不同,思考的方式也不同。但因为你长期坚持复述,长期坚持拆解,所以你可能看得要深一点,更接近于作者的本意。有些时候,甚至你的想法受到作者的启发,走得比他还要深远,那么无形之中你就为你的读者提供了额外的价值。他们凭借着你的工作结果,可以启发自己,对作品有更深广的理解,甚至催生出自己独特的看法。这个可以算是功德。你看,事情其实就是这样环环相扣。首先你要去学习复述,然后你通过复述学习结构和节奏,再后来你通过结构和节奏学会拆解,最后你通过反复拆解发现作者真正的意图和真实表达,形成自己的理解。那么很自然地,你根本不需要剧透,因为剧透对于你来说只是个基础工作,总结剧情并且以良好的结构和节奏输出只不过是个半成品。你要的成品还需要继续向前走好几步,在那里你最终产出共鸣和启发,作为最终形态对外输出。一切的一切,都是从复述开始。
题图摄影:dixsept
图片授权基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