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年之后,我依旧记得,半夜11点多,开车翻越海拔多米的喀喇昆仑山脉垭口时的情景。
已经连续开车11个小时,高海拔地域的夏季,一旦到了山顶的冻土层,晚上路面都会结冰,我更得小心翼翼,前轮时不时已经开始打滑。S型的上坡路段,右手不停在一档二档间切换,左脚离合器,右脚在油门和刹车间轮转,脸都要贴到前挡玻璃窗上了。
记得这个情节,是因为,我外出做选题时遇到的境况,常常会和大多数人岁月静好式的生活有很大的反差。
那是年,我和视频导演于维华,一起去做高原选题。半个月的时间里,许多意料中或是意外的事,都发生了:适应高原反应的不易;寻找当事人的艰难;夜宿珞巴族木屋里的彻夜难眠;搭车的藏民提着斧头满身酒味挤上后座;两个车胎同时扎破;从树葬林里出来,于维华突然跌倒,脑门被磕出一道口子,血流不止……
现在想来,那应该是我做纪实摄影的黄金时代。
《运河挑夫》
《城市力工》
《中国东海》
《缅北战事》
《老人与海》
《触碰藏南》
《中国最后的僜人》
《变性前后》
《小广告背后的人》
《我从朝鲜来》
《村里的计生员老了》
《中国资源枯竭城市》
《工人村“食物链”》
《矿路狂奔》
《黑色“寂静岭”》
《沉陷区留守者》
《土殇人去楼空》
《山的那头是北京》
《此岸彼岸》
《等风来》
《寂静的春天》
《疯狂的玛瑙》
《洋垃圾重镇往事》
《煤海小区》
《妻儿们走后的天》
《追债风云》
《化石猎人》
……
这些作品的背后,是多年对社会问题的研究;对历史遗迹的寻访和查证;常年在外,马不停蹄。从广东的汕头沿着海岸线一直追到吉林的珲春;半年时间,从浙江独自开车到安徽、湖北、湖南、贵州、云南、陕西、甘肃、河南、山东、江苏……绕了大半个中国;循着远征军的足迹,从中国昆明一直到缅甸曼德勒……
有很多人想知道,“你路上遇到过什么?”
于是,我开启了“看不见”的